专业代码:040106 学科门类:教育学
方案制订人:张园园 方案审核人:王旭焕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保教、管理和教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目标为:
培养目标1:热爱教育,师德高尚。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意义和独特性,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培养目标2:学识扎实,擅长保教。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指导教育实践,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能科学规划与实施保育教育和游戏活动。
培养目标3:全面育人,善于管理。具备全面育人理念,能够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综合运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
培养目标4:沟通合作,反思成长。主动与家长、同事、同行、社区人员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明确的专业发展愿景和终身学习意识,能紧跟学前教育发展改革前沿,基于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自我反思。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专业学习应达到涵盖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能力等八项毕业要求。其具体内容为: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安源精神,厚德至善,励学笃行,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愿教、乐教、享教;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保教观,尊重儿童人格,关注儿童成长、安全及个体差异,支持儿童发展;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毕业要求3:保教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人文、艺术素养,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注重知识整合与领域渗透。
毕业要求4:保教能力。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运用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科学规划一日生活、科学创设环境、合理组织和评价活动。具有观察幼儿、与幼儿谈话的能力,能开展记录与分析,具有幼儿园活动评价能力。
毕业要求5:班级管理。熟悉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不同特点,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合理规划班级空间与时间,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营造尊重、平等、积极、快乐的班级氛围。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熟知并尊重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培养;重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掌握家园、社区合作的方法,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清楚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了解学习共同体的知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学习共同体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与家长、同事、同行、社区人员进行沟通。
(一)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指标1-1 理想信念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指标1-2 师德准则 | 熟悉并认同“厚德至善 励学笃行”校训和安源精神,准确把握四有好老师内涵,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掌握立德树人的途径与方法,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 |
指标1-3 依法执教 |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履行教师义务,自觉维护幼儿和自身的合法权益,树立依法执教意识。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指标2-1 专业认同 |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熟知幼儿教师职业特征,领会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具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
指标2-2 儿童观与保教观 | 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相信每名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在教育实践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造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与机会,做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
毕业要求3 保教知识 | 指标3-1 通识知识 |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能够解释和应用学前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价值。 |
指标3-2 幼儿发展知识 | 掌握0-6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在发展中的独特表现和个体差异。 |
指标3-3 幼儿保教知识 | 熟悉幼儿园的目标、任务、原则和具体要求,掌握幼儿园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活动组织的方法及策略。掌握卫生与保健、游戏与教学、环境创设和班级管理等基本知识。 |
毕业要求4 保教能力 | 指标4-1 观察与分析能力 | 能根据幼儿特点和需要开展科学观察,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并给予适宜的评价和指导。 |
指标4-2 一日生活规划能力 | 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掌握生活常规培养的要求和策略,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
指标4-3 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 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实施与评价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
指标4-4 游戏支持和引导能力 | 能基于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自主游戏,能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 |
毕业要求5 班级管理 | 指标5-1 班级管理能力 | 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班级的特点及组织与管理的要求和方法,建立班级秩序和规则。 |
指标5-2 班级环境创设能力 | 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适宜幼儿学习与生活的班级物质环境。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营造良好班级精神环境。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指标6-1 全面育德能力 | 树立幼儿为本、德育为先理念,掌握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终身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
指标6-2 随机教育能力 | 重视环境、活动、文化等多途径育人价值,能够灵活、机智地展开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显性或隐性地进行综合育人。 |
指标6-3 家园社区协同 共育能力 |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家园社区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构建“家庭-社区-幼儿园”协同育人的环境,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协同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指标7-1 职业规划与设计 能力 | 理解并认同终身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理念,结合就业愿景设计相应的生涯发展规划。 |
指标7-2 研究与反思能力 | 具备初步的研究意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理解与认同反思的价值,能进行实践性反思。 |
指标7-3 批判与创新能力 | 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关注学前教育领域发展动态,对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探究与分析,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指标8-1 沟通能力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形体等多种形式表达交流和互动;运用新型社交工具与儿童、家长、同事、领导、社区进行沟通。 |
指标8-2 合作能力 | 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共同体活动,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分析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师德规范 | √ |
|
|
|
教育情怀 | √ |
|
|
|
保教知识 |
| √ |
|
|
保教能力 |
| √ |
|
|
班级管理 |
|
| √ |
|
综合育人 |
|
| √ |
|
学会反思 |
|
|
| √ |
沟通合作 |
|
|
| √ |
三、毕业学分要求
完成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和相应教学环节任务,考核合格,取得不少于150学分,准予毕业。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教育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一)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儿童教育哲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儿童发展基本理论学习的专业教育课程。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前儿童个体心理发展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的发展特征、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的发展,还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系统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掌握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为学前教育专业思想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2.学前教育学
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基本规律的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学导论、学前教育学的基础、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活动、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环境、幼小衔接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和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意义;初步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学前教育的实践问题;认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价值,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心系幼儿、乐于从教,初步形成学前教育职业情怀。
3.学前儿童保育学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学前儿童日常卫生和保健学习的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保育学的概念,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营养、环境、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前儿童膳食营养安排与食品卫生管理、日常保教活动的卫生要求、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要求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学前保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其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切实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能够理解和认识到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科学的保育观。
4.幼儿园课程
本课程是联系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桥梁性”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有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园本课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知识,系统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组织、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课程意识,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的专业教育课程。课程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设计及实践问题入手,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模式等问题,论述幼儿园生活活动、领域性集体教育活动、综合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等的设计以及实践问题,并进一步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一般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运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理论设计、与实施及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6.学前儿童游戏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游戏与幼儿游戏、游戏理论、幼儿园游戏与教育、创造性游戏设计与指导、规则游戏设计与指导、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幼儿游戏观察与评价、赣西民间游戏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各类游戏的设计、观察、支持与引导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实践项目中提升游戏活动设计、支持与引导、观察与评价的能力;同时树立扎根学前教育的理想信念,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教育观。
7.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概述、我国幼儿教育国家发展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幼儿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幼儿保护与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党的教育方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增强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规的理解;在教育实践中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幼儿与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强化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及行为。
8.中外学前教育史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中教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前者包括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与学前教育改革等;后者包括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近代及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与幼儿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每个时期杰出教育家的基本观点,厘清历代教育主旋律;具有运用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育唯物史观,增强专业学习和成长的信心。
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融理论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按照“问题意识——凝炼课题——处理变量——呈现成果”的能力形成主线依次深入,分内容概述、基本要素(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综合实践。具体内容涵盖学前教育研究概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及其体系、研究课题与假设、研究变量、研究对象与结论、各种类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形式与结构、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以及毕业论文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领会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相应要求,能用以分析、研究幼儿教育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日后改进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学前教育研究活动,实现“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创造条件。
10.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与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家长素质与家长教育、学前儿童家长的沟通能力、制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家园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增强学前儿童教育家园合作意识;树立热爱幼儿、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
(二)专业特色课程及简介
本专业的特色课程是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指导、儿童绘本阅读。
1.学前儿童游戏
本课程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幼儿游戏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让学生理解游戏的本质及相关理论,领会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和发展特点,学会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够合理利用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课程以赣西民间游戏为重要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本土游戏资源,亲身体验游戏,传承和保护当地传统游戏资源。在教学方法上践行“OBE”教育理念,形成了与专业知识高度吻合的完整的实训体系:实训体系包括实训大纲、教案、实训任务及实训报告等内容。实训任务分为个人项目和小组项目,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递进,每一项任务兼具趣味性和高阶性,既保证了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提升了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与评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拓宽学生科学视野和思路。课程倡导陈鹤琴先生的“做中学”理念,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生活、关注科学,并结合身边的素材为学前儿童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寻找春天并撰写美篇,录制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游戏微课、制作学前儿童科学玩教具、设计幼儿园亲子科技活动节、组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等。课程还紧密对接幼儿园科学教育需求,组织学生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实践基地合作共同进行教研等。另外,在教学中注重思政教育,结合课程点燃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热爱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儿童绘本阅读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绘本概述、绘本的艺术特征(艺术设计的视角)、绘本如何读(阅读推广的视角)、绘本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教学理论的视角)、经典绘本的欣赏与研讨(儿童文学的视角)、说故事的技巧与方法(阅读指导的视角)、原创绘本设计如手工绘本制作、安源红色文化素材的绘本应用(地方文化的视角)等专题。课程要求学生理解绘本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领会绘本阅读的内涵和特点,学会鉴赏儿童绘本领域经典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初步掌握将儿童绘本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促进应用性、创新型学前教育素养的形成。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讲授、阅读实践和课堂研讨为主,充分利用语言教育实训室的绘本资源开展阅读和绘本教学技能训练。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技能、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指导(艺术、音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指导、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和毕业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