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学院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苏区精神--学前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微党课活动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1-05

为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苏区精神,感召新时代青年学子追求真理、坚守信仰,2021年11月4日,学前教育学院教工支部党员教师刘莎为学前教育1803主讲以“永恒的初心”为主题的微党课。党课活动在老艺术楼202开展。

微党课从四个部分展开述说,第一部分是走进苏区,刘莎老师带着我们共同学习苏区的含义和背景。苏区即苏维埃区域,这一称谓源自俄国建立的全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早在1927年9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了“成立苏维埃”的主张,从1927年到1937年,苏维埃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南方失败和西北崛起到最后转制更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四个历史阶段。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从这些背景介绍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苏区道路的坎坷不易,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

第二部分是讲述苏区人物—刘伯坚,刘莎老师讲了许多关于他的事例,让我们了解到他坚贞不屈的精神。如刘伯坚在突围时负伤被俘,敌团长李振惋惜他的才华,曾劝其顺应潮流,但他大义凛然地向敌团长阐述了当时国内外的革命形势和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在狱中,刘伯坚受尽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他还写下了慷慨激昂的《带镣行》,表达了对革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赤胆忠心。他的诗句后来与夏明翰烈士的《只要主义真》诗合璧为一,被谱写成著名的《就义歌》,广为传唱。

第三部分是苏区精神,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刘伯坚对自己短暂一生最好的总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这十个字诠释了刘伯坚将个人命运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相连,毕生不懈追求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即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亦从不后悔。“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这是真正中国共产党人的写照,也是苏区精神的真实体现。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正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风云虽已远去,精神历久弥新。

第四部分是聆听时代的回响,刘老师给学生现场示范了颂歌—《英雄赞歌》,还带着学生简单哼唱,最后还赏析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技巧。这首颂歌通过对故事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使之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全曲在稳健舒展的旋律进行中浸透着一种壮美;在不紧不慢的侃侃而谈里饱含着无限深情,呈现出主歌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主歌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英雄壮举,讴歌了英雄的伟大精神。后两句音程的跳跃和全歌最高音的行进,激情高亢。最后一问一答形式的两句,高度概括和有力升华了歌曲的主题和旋律。

最后,她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苏区精神依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仍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希望大家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供稿人:叶颖婕、郭莎莎


版权:萍乡学院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联系电话:0799-6684760  邮编:33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