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学院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巧手织月,非遗传情 ——萍乡学院“向日葵”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中秋非遗文化活动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9-28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沉浸式感受中秋团圆意蕴与非遗文化魅力,2025年9月27日,萍乡学院“向日葵”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玉湖社区,精心策划了“巧手织月,非遗传情”主题活动,为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活动伊始,趣味猜谜环节率先拉开序幕,瞬间点燃现场热情。“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随着志愿者念出经典谜面,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清脆的“月亮”二字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中,大家的参与热情被充分调动,现场气氛迅速升温。

猜谜环节过后,志愿者化身“文化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述中秋节的起源与内涵。从古人对月亮的天象崇拜,到中秋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地位,再到《嫦娥奔月》里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浪漫神话,志愿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中秋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入神,对“团圆”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逢八月十五,家家户户摆上月饼、瓜果等祭品,向月祈福,期盼平安,这一天也成为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重要时刻。志愿者还进一步阐释“团圆”文化的深层意义:它以家庭为核心,承载着中国人对血脉亲情的珍视,更延伸出“家国同构”的价值理念,将小家的和睦与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

随后,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吃月饼、赏月、玩花灯等中秋传统习俗,结合生动的描述,让孩子们仿佛提前置身于中秋夜阖家团圆、赏灯赏月的温馨场景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喜爱。

活动的高潮当属非遗手艺体验环节。志愿者向孩子们展示了“花草灯笼”这一非遗艺术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花灯的造型之美与古法造纸的技艺精髓,作为汉代花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用于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象征着团圆美满与吉祥如意。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从挑选干花、摆放图案,到固定灯架、组装灯笼,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饱含着对非遗文化的好奇与热爱。当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花草灯笼在手中完成,

活动尾声,大家纷纷举起亲手制作的花草灯笼,向身边的小伙伴、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展示成果。灯光透过印有花草纹理的灯纸,晕出柔和温暖的光晕,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大家一边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与心得,一边互相送上“中秋快乐,阖家团圆”的真挚祝福,温馨的氛围弥漫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此次“巧手织月,非遗传情”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亲身感受了非遗手艺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萍乡学院“向日葵”青年志愿服务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也让社区居民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温度与意义。


版权:萍乡学院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联系电话:0799-6684760  邮编:337055